新冠疫情的突发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冲击,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企业发展模式的隐患——气候变化、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等逐渐成为了影响企业财务效益的重要因素。同时,在国际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投资热潮的引领和国内监管政策的推动下,ESG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2020年以来,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ESG发展的战略和政策,例如提出“碳中和”目标、出台绿色金融政策、强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、发布了新的ESG信息披露政策以及建设碳交易市场等,促进了国内市场ESG体系的进一步完善。
什么是ESG?
ESG理念从环境、社会及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判。ESG指标聚焦于企业非财务绩效的可持续发展表现,揭露企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风险,揭示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。
E—企业对环境的影响
排放物
有害废弃物
无害废弃物
能源使用
气候变化
生物多样性保护
S—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能否做到协调与平衡
员工雇佣类型及数量
员工的培训与发展
产品与服务情况
供应链管理
反腐败
社区投资
G—企业的董事会结构、股权结构、管理层薪酬和商业道德等是否规范
股东结构
董事会成员构成
薪酬与激励
财务政策
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概况
近年来,证监会等监管机构、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正在积极推动ESG在中国的发展,对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做出了要求。自2011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发布数量持续增长,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ESG发展。
多数上市企业对ESG披露要求态度积极,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协调和可衡量的披露标准,部分公司在今年首次发布ESG报告。
据ESG咨询机构商道纵横统计,截至2021年5月31日,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共计4319家。2021年以来,共有109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ESG报告,发布报告的公司数量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25.3%,其中有641家沪市上市公司(占沪市上市公司的33.8%),451家深市上市公司(占深市上市公司的18.6%)。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共有25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度ESG报告,占全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85%,其中有101家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,154家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。
ESG报告发布率最高的是金融业,占比98.5%;第二是房地产行业,占比85.7%;第三是工业,占比83.7%。
ESG投资趋势
在过去几年里,中国见证了ESG投资的显著增长。公募基金、银行理财、私募基金等纷纷布局ESG投资,并预期未来投资将集中于绿色金融、气候变化、碳中和等领域,投资产品也更为丰富。
根据研究机构秩鼎发布的数据,截至2021 年7月31日,ESG主题公募基金存续产品共80只,产品净值总规模达到人民币2,741亿元,其近1年收益率均优于沪深300和中证500收益率,ESG策略在长期投资中能够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;泛ESG公募基金存续产品共701只,总净值规模达到人民币12,837亿元;ESG主题银行理财存续产品77只,总净值规模人民币461亿元,超过一半ESG主题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率较业绩基准高0-3个百分点。
资管机构加大绿色金融布局,截至2021年7月31日,中国内地PRI签署机构达到67家,包括49家资产管理者、3家资产所有者和15家服务商。其中,49家资产管理者包括17家公募基金、26家私募基金、3家券商资、2家保险资管和1家银行资管机构。
结语
尽管ESG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成果,但与欧美市场相比,中国ESG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。未来,随着资管机构ESG投研实践日渐成熟,在监管趋严和金融市场开放等多种因素推动下,中国的ESG基金市场将加速发展,增长潜力巨大。
G(公司治理)是实现E和S(环境与社会责任)的有效途径。企业应强化治理能力建设,制定与公司经营业务相关的ESG战略目标、管理框架,开展相关实践与监督。
瑞豐德永一直致力于发展并改善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论题,同时,不断践行ESG理念,积极提升自身合规、高效的治理环境。未来,瑞豐德永将和客户携手推进ESG领域的合作共赢。